一邊是合作社給農民噴農藥,一邊是農民到合作社做義工。兩者之間的交換媒介并不是國家作為擔保的貨幣,而是鄉(xiāng)土社會熟人彼此認可的“工分”。在房山區(qū)南河村,出現了一種新型互助形式——“以工換工”合作社,讓可支配收入較低的農民,通過交換“活勞動”的方式,接納規(guī)模化生產和綠色噴藥等新的農業(yè)技術。
特殊賬本詳細記錄了“以工換工”的具體情況
農戶在大棚噴灑農藥
現象
一個特殊賬本記著打藥需要歸還的“工分”
“這就相當于過去生產隊記工一樣,我會把每個人接受服務和償還工時的次數、時間在本上記錄下來,年底再統(tǒng)一清算一次?!狈可絽^(qū)南河村村民、南河菜緣生態(tài)農業(yè)專防隊隊長丁新民家的抽屜里放著一個“特殊”的賬本,上面根據不同的人名劃分,從接受服務到償還工時,按照日期、時長、種類進行分門別類的記錄。翻一翻這個小賬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村里參與“以工換工”的農戶的用工和還工情況。
上面提到的“以工換工”,指的就是專防隊為農戶提供專業(yè)的病蟲害防控,不收取任何費用,到了后期,專防隊需要人工進行栽苗、吊秧、疏果、拉秧、整地等農事時,再由接受過服務的農戶用勞作時間換回。
“原先種植戶噴一次藥要花兩三個小時,而專防隊借助高效設備噴一次只需要10分鐘。這樣一來節(jié)省時間不說,在減少農藥用量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,而接受服務的種植戶只需要為此償還一個小時的工時。”丁新民解釋說。
有償服務不買賬
“以工換工”救活一棚菜
2016年,丁新民在南河村牽頭成立了合作社,后來建立起蔬菜病蟲專業(yè)化防治服務隊——南河菜緣生態(tài)農業(yè)專防隊,希望通過專防隊掌握的新技術幫助種植戶減少用藥、提高效率,更重要的是統(tǒng)一技術標準。
丁新民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,當初在推廣新技術時,他也曾嘗試開展有償服務,由于涉及人工、交通等成本,打算噴一次藥收取10塊錢,“農戶都是忙活一年等菜賣出去了才能見到錢,所以前期的投入肯定是能不花錢就不花,多出點力干活兒他們反而更愿意?!庇谑?,丁新民一開始是幫著農戶免費噴藥,后來發(fā)生了一件事讓他萌生出“以工換工”的想法。“我知道農戶都不愿意花錢,所以就免費幫他們噴藥,一來二去農戶也感覺不好意思,就會主動上我家來幫忙干活兒,也算是還人情兒吧,后來我就想到了不如用勞動換勞動?!?
丁新民解釋,“以工換工”之所以能在村里推行,因為每個農戶種植的作物不同,各家栽苗、噴藥、摘果的時間也就不同。因此,利用農戶閑暇時間,相互幫助,是十分可行的?!氨热?,今天我給張三提供服務,明天張三可以還工給我,也可以還工給李四,總之年底算總賬,沒有還清的就轉到下一年?!?
南河村農戶呂伍軍大姐,正是第一批加入“以工換工”的農戶。
她說,“我們種地一年忙活下來收入也就1萬多塊錢,能自己出力解決的事,誰也不愿意掏錢請別人干,所以這種‘以工換工’的方式很適合我們。”上個月她剛通過幫助別的農戶吊秧償還了部分工時。
丁新民坦言,剛開始在村里推廣新技術時也遇到了不少阻力,讓習慣了傳統(tǒng)種植方式的農戶一下子接受新技術比較困難?!皠e人打藥都要兩三個小時,你們10分鐘就搞定了,能管用嗎?剛開始農戶總是提出這樣的質疑?!敝钡浇洑v了一件事,農戶們才改變了想法。
“2017年初,村里兩個農戶家改造大棚,兩個棚的西紅柿因為捂了兩天都染上了病。后來專防隊用新技術高效常溫煙霧施藥機為其中一個棚噴了藥,很快病情就遏制住了,而且一周之后整棚的西紅柿都好轉起來,不僅沒有壞掉,最后還順利銷售出去。而另一個使用傳統(tǒng)手壓式噴藥機的大棚,病情加速蔓延,最終整棚西紅柿‘全軍覆沒’?!蹦谴沃?,越來越的農戶開始從心里接受專防隊,接受新技術。
如何保證契約的實行?
熟人社會的口頭規(guī)則
“以工換工”作為一種規(guī)則,如何保障實行?如果農戶接受了服務并沒有付出勞動來換,如何解決?丁新民介紹,他們之間的規(guī)則更多是一種民間的口頭協(xié)議性質,并沒有多么嚴格和細致的條條框框。
目前,村里加入“以工換工”的種植戶就有20多戶,人數還在不斷增加,而能夠加入的標準就是熟人社會里的口碑,“因為村里都是相互認識的老街坊,必須是誠信的人才能加入進來一起共事。給你服務過了,就記下來,你用勞動換回來,要是沒有正當理由,就是不付出勞動,那下一年就不帶你玩兒了”。
對誠信的要求不僅僅體現在換工方面,還包括在種植過程中。“比如,施肥過程中,要求絕對不能亂用化肥,要保證作物使用有機肥??傊?,一旦發(fā)現誰私下亂用藥或者不守規(guī)矩,我們就不讓他再參與了?!倍⌒旅裾f,參與“以工換工”的農戶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過程,都是捆綁在一起的,所以可以做到相互監(jiān)督。
探因
“以工換工”合作社為何會出現?
原因一:農民可支配收入較低寧愿付出勞動
農民采用了丁新民的技術和方法,卻寧愿通過勞動進行回報,不愿意掏10塊錢一次的服務費,這樣的局面丁新民說完全可以理解,按照村里統(tǒng)計數據是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,農民的可支配收入較少,另外,農民的觀念也有自己的特點,“現在年輕人很多到外面工作,村里的種植戶很多年齡不小了,花錢購買服務這個不是他們習慣的事兒”。
“農民并不是像城市里的上班族一樣,每個月都能看到錢,而是一年辛苦,就靠豐收后那一下子才能看到錢。之前種植的時候手里沒有錢,他對這樣的方法也有顧慮,覺得你這最后能實現那種效果嗎,每次都花錢買這個服務會不會到最后虧了,心里沒底。”丁新民說,他接觸的這些農戶,除了農忙時節(jié),平時有大把時間,又有力氣,“他們認為自己的時間是最廉價的,閑著也是閑著,付錢還是付出勞動,會選擇勞動?!?
丁新民多次強調了農村的風土人情,“村里熟人之間給對方幫個忙、干會兒活兒,這跟外面給人打工不一樣,熟人之間在一起一邊干活兒一邊聊會兒也是個樂子,不會把這當成任務那么不情愿。”
原因二:高端生態(tài)農業(yè)規(guī)?;a的需求
另外,傳統(tǒng)的農業(yè)技術效率低下,農殘很容易超標,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質量也難以保證。南河村的合作社前幾年開辦了一個農業(yè)生態(tài)園,主要經營面向城里人的觀光農業(yè)。傳統(tǒng)的自然生產肯定達不到要求?!暗綍r候可以吸引人們來這里采摘,但是采摘就要有門檻、有嚴格要求,比如,質量要高,保證安全,達標了才能打出牌子”。
丁新民介紹,村里的種植戶以前只能等菜販子到村里收農產品,本來就沒有走品質化的路線,再加上菜販子壓價,農產品價格往往很低,刨去種子、化肥、農藥等成本,利潤很少。合作社倡導規(guī)模化生產,再走走觀光農業(yè)的路子,解決農產品渠道問題,獲利就會高一些?!霸瓉碛幸粦舴N西紅柿,菜販子來收也就一斤一塊二,后來跟著我干,用我說的方法和技術,我收他的一斤兩塊六,他原來一塊二到現在兩塊多,一萬斤西紅柿直接就多了一萬多塊錢。他原來用自己的方法是沒法得到這些的,跟我們一起干的積極性就更高了?!?
官方
“以工換工”可減少直接投入增加雙方積極性
北青報記者了解到,自2008年以來,北京市農業(yè)局植物保護站一直致力于蔬菜病蟲專業(yè)化防治與產業(yè)化服務探索工作。談到京郊正在推行“以工換工”新模式,北京市植保站副科長孫海表示,目前,農業(yè)個人勞動效率低下,因此在農村需要這種“以工換工”互助的模式。同時,專防隊擁有更高的技術水平,能夠幫助農戶提高蔬菜安全性,農民不用直接付錢,更愿意接受服務。
北京市植保站副站長鄭建秋認為,“以工換工”模式的優(yōu)點一是減少直接投入,二是降低了專業(yè)化服務隊成員勞動強度,三是增加了雙方積極性。他還提到,公司型蔬菜病蟲害專業(yè)化防治服務是未來我國的病蟲害專業(yè)化防治服務發(fā)展方向,但在目前我國蔬菜種植仍以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為主的情況下,公司型服務模式本身存在防控運行成本相對高、利潤低,為散戶防控風險大等問題。
對話
“以工換工”適合在熟人社會小范圍內實行
對話人:中國人民大學農業(yè)與農村發(fā)展學院副教授仝志輝
北青報:農戶愿意付出勞動,也不愿意付出10塊錢的服務費,是不是說明農民的收入渠道還是比較少?
仝志輝:說明農民存在不充分就業(yè)的情況,除了農忙時節(jié),有很多閑暇。有充分就業(yè)機會的人一個小時的勞動成本如果遠不止10塊錢,就不愿意用付出勞動來替代,但是農民沒有這樣的渠道,有大量富余勞動力,但沒法通過做別的事來掙錢,也缺乏可以投入時間的公共文化活動等,另外這些勞動也不算什么負擔,所以會做這樣的選擇。
北青報:從物物交換到運用貨幣,到現在的“以工換工”,怎么看待這種模式的出現?是否適合復制推廣?
仝志輝:這種模式中的契約關系,靠的是熟人之間口頭承諾,沒有特別精細嚴格的規(guī)定,比較適合在社區(qū)這樣的小范圍里進行,都是熟人,比較粗放的規(guī)則大家也能接受。這樣的模式有互助合作的因素在里面,有一定的成長空間。但是如果放到更大的范圍里,超出了熟人社會,簡單的規(guī)則就可能面臨問題,包括出現計量的問題,比如,多少工換多少服務是合適的,不同的農活兒技術含量強度都不一樣,是不是都簡單的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來算,怎么精細化計算,要不要把土地等因素也加進來,契約怎么嚴格執(zhí)行等等。